Acchi療癒師日常

【作家開講,成為推薦人】Acchi療癒師日常

作家開講|成為推薦人啦!
主講:李詣琦/
Acchi。靈魂療癒師

。。。直播大綱。。。
❶ 出乎意料的身份:作家
和療癒師、家長一樣,從來沒想過

❷ 書寫,所帶來的療癒性

❸ 什麼時候出下一本書?>///<


李詣琦 aka 琦琦/Acchi。靈魂療癒師
親子療癒職人/心流式學習 引導師
《媽媽,琦琦,和她們的女兒》作者
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
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
自學生家長(105學年度~至今)

粉絲專頁傳送門:https://reurl.cc/NZ9Xom
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join/autonomouspeople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story/ckvz9try25d950918o2u5dcdm?m=comment

2021-11-14
18:34
comments
No Rating

【如何引導孩子面對學習上的挫折】Acchi療癒師日常

嗨!今天好嗎?
這次,我要來和大家聊聊~
#如何引導孩子面對學習上的挫折

選擇自學,是因為在學校待不下去嗎?
這個問題,我和女兒們經常被問到,而答案是「不是」。

開始自學的那一年,是女兒們五、六年級的時候。當初會選擇自學,#遠因 是太座在她們大班、小一的時候,就曾經提議過;而這些年中間,我們時不時會和孩子討論。

#近因 是大女兒看到升上國中的學長姐,不再有國小時的生氣蓬勃,讓她在回家後趕忙跟我們說:「#我不想變成罐頭!」,於是我們開始寫申請書。

另外,在自學之前,大女兒在班上的成績是名列前茅,小女兒則是中等,兩個人都有參加學校重點培訓的直笛隊,更由隊員投票、分別擔任了前後屆的隊長。
所以,她們在學校並沒有待不下去!:)

但是,學校並不是完全沒有讓她們受傷的!

自學之後,女兒們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和關注的焦點來進行學習;而這樣的模式,也讓她們過去在學校裡「受傷」的部分,浮現出來。
大女兒,因品學兼優而時常被老師予以重任,寫校刊的時候會被改得不符本意、數學考卷會因為沒有算是而不被計分、老師弄丟了她的作業卻要她重寫⋯⋯。

小女兒,因成績中等而曾去過補教教學班,後來因為有進步,可以不用再去補教教學班,卻因為「如果補救教學班人數不足,就無法再繼續開設」而被要求要繼續去。

這些在經驗,都讓人受傷。

但是,她們在自學之前、每天都在學校,這些事情接踵而至地讓她們應接不暇;回到家之後,還要寫作業、吃飯和玩耍,根本沒時間去梳理。

傷口,很容易就被忽略。

直到自學之後,遇到相似的情景,才會再次被觸動;這時的她們,思緒有喘息的空間,也能逐步鍛煉心智肌肉,讓自己有力量去說出來、面對,那些曾讓自己不知所措的事。
復原的傷口,讓專注力重新回歸!



#如何引導孩子面對學習中的挫折?」,我先把「學習中的挫折」先進行分類:❶事:過高的挑戰&❷人:不合適的期待。
然後分享「引導孩子面對學習中的挫折」的步驟:❶同理與情緒釋放、❷認識「學習目標」與「能力」間的差距,以及❸重新設定適當的學習目標。
——
妳/你的孩子,也有在學校、學習裡遇到挫折的經驗嗎?孩子的反應是什麼樣呢?妳/你是怎麼陪伴、引導他的呢?
歡迎今晚九點半,一起來討論!



李詣琦 aka 琦琦/Acchi。靈魂療癒師
親子療癒職人/心流式學習 引導師
《媽媽,琦琦,和她們的女兒》作者
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
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
自學生家長(105學年度~至今)

2021-07-03
34:10
comments
No Rating

【交朋友的關鍵能力】自學的交友心法!

!自學生的交友心法!

居家防疫在家,不能上學、沒有同學
怎麼樣可以有高品質的同儕互動?
上週,我應〔
#在家自學社群〕社團貼文下的回應,直播分享了「#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專題式研究?」。

然後呢~~~
又有人問:#自學生怎麼交朋友
今晚,就請女兒們來回答吧!然後,也要請她們深入剖析「朋友」。
畢竟,現在正值居家防疫期間,學生們都要在家、不能去學校,直接失去「朋友」的來源⋯⋯跟自學生也是有點像。

所以,我們趁此機會
好好地整理「交友心態」吧!

當初,申請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〕時,女兒們是五、六年級,她們當時的朋友一樣是學校同學;但兩年後,我們搬到台南,再兩年後,又搬到新竹。
頻繁的搬家,通常很容易讓孩子失去的朋友⋯⋯但她們倆反而逐漸聚集出一群會固定聚會的好朋友。
上個月,我們還一起出遊~:)
——
❶ 沒有學校提供的同儕,朋友哪裡來?
我和太座,都是在體制內教育裡長大的,習慣了「在同學裡交朋友」的模式,但不見得有效地磨練出「找朋友」的技能。
反觀女兒們,因為「沒有同學」反而開發了很多朋友的來源。
如:參加活動、主動或協助舉辦活動、表演/演講、參與課程、上網召集同好⋯⋯等等。

❷ 開發朋友的來源與心態
這些年,女兒們放開心胸地去交朋友;超出原本的想像,她們的交友範疇,不受性別、年齡和興趣⋯⋯等等的限制。
甚至,她們不會單只坐等他人舉辦活動,更會自主舉辦活動;透過活動主題的發想、找場地⋯⋯等事務,也練就一身本領。
❸ 交朋友的關鍵能力
我們都知道,同學不一定會變成朋友,變成朋友的也不一定會持續一輩子;但如果有長時間的情誼,一定會成為生活的養份。
所以,交朋友的關鍵能力是什麼?無論身份是學校學生,或是自學生,都一樣適用?
沒了學校,朋友哪裡來?
️ 開發朋友的來源與心態
️ 交朋友的關鍵能力
——
李詣琦 aka 琦琦/
Acchi。靈魂療癒師

親子療癒職人/體驗式學習 引導師
《媽媽,琦琦,和她們的女兒》作者
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
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
自學生家長(105學年度~至今)

2021-06-15
24:44
comments
No Rating

【如何引導孩子,進行主題式研究?】Acchi療癒師日常

專題式研究
激發孩子自主學習力!
幾天前,粉絲專頁發了一篇由小女兒寫的〈我好喜歡寄生蟲!〉的文章,分享次數、按讚數和觸及率出奇地高。
在轉分享到〔
#在家自學社群〕社團的貼文裡,我的提問(如下)引起不少迴響,今晚就在直播裡和大家分享吧!

#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專題式研究
先說專題式研究的 #好處:孩子會自動自發地學習,甚至學習範圍會超過原本的階段,過程中更會專注力爆表,並在獲得成就感時,同步建立自信心。

要達到這個目標,專題式研究可以這樣進行:
❶ 孩子的自主,從選擇學習主題開始
#以學習者為中心 #心流 #自主 #個體
先想想:什麼樣的情況,人會在無人催趕的狀態下,自動自發地學習呢?⋯⋯我想到的是,該事物是當事人有興趣的。
所以,以孩子感興趣的主題,來當作研究主軸,便是專題式研究的第一步;此時,大人不僅是將主導權交出,更要成為支持孩子完成研究的協助者。
❷ 孩子的自動自發和耐挫力
從大人的放手與協助開始
有了主題後,讓孩子能針對自己的主題暢所欲言。傾聽的同時,也要不帶框架的理解,盡量貼近孩子的視角,並且透過對話來確認孩子對該主題的想像。
在這個階段,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建構自己理解世界的脈絡,大人要做的是尊重和觀察,不需要立即將規劃的責任攬在身上。
如果一下子不能看懂孩子的視野,或是孩子的詞語表達還不完整,可以給彼此一點時間,直接先進行研究後再來討論,也是適合的。
❸ 自然成形的學習目標和進度
很多時候,孩子反而是先有學習目標的。例如:看到寄生蟲的影片,於是興起想要瞭解、研究寄生蟲的想法;看到Youtuber,於是也想要自己拍影片。
再加上預期完成的時程,就可以把目標拆解,然後直接進行啦!

️ 快!再不自主學習,就慢啦!
️ 主題式研究,真有這麼好?
️ 引導的三大重點與訣竅
——
李詣琦 aka 琦琦/
Acchi。靈魂療癒師

親子療癒職人/體驗式學習 引導師
《媽媽,琦琦,和她們的女兒》作者
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
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
自學生家長(105學年度~至今)

2021-06-12
31:42
comments
No Rating

【居家防疫,如何與孩子和平共處?】Acchi療癒師日常

這次已經錄了好久卻沒上傳,抱歉來晚了。

前段時間(5/25)
#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將全國三級警戒延展至6/14,各級學校也同步停課,個人版面上哀鴻遍野,還製作「團購水管」的梗圖。
看到 #橘色水管,我整個被勾起被父親打的童年記憶,很痛、很難好;若時值夏天,還會為了遮住傷痕而穿長袖⋯⋯唯獨不記得的是因為什麼事而被打。
我相信,很多家長都和我一樣,在小時候有被打的經驗,也都希望在為人父母之後,可以不要再繼續複製這樣的方式。
但真的很難跳脫,我自己都曾失手過。

於是,我整理了❸個重點,讓大家可以在居家防疫期間,不僅可以不打罵孩子,更可以建立起互信合作的關係。

#邀請孩子的合作
孩子,總是會想幫忙。在這段居家防疫的時間裡,讓孩子看到爸媽為家裡的付出(洗衣、煮飯、採買⋯⋯等),然後依照自己的能力來參與,會讓孩子有責任感。

此外,有一種很難看懂的付出是:工作。
而孩子也因為不懂爸媽在做什麼
也就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「合作」
此時,爸媽可以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讓孩子理解,如:就像你在堆積木時,也會不希望有人干擾,讓孩子知道「不干擾」也是一種幫忙。
並且在孩子做出
#隱性幫忙 時,給予讚賞。


#無條件同理孩子
同理孩子,也代表我們同理自己的內在小孩。
當疫情來襲,孩子哭鬧著要出去玩的時候,我們可以把彼此的情境做類比。
例如:「不能去公司上班,爸爸也覺得不方便,需要花時間習慣」、「你想和同學玩,媽媽也想和朋友喝下午茶,但是都不行,好難過」。

然後,一起抱頭痛哭 XD
在這樣的分享中,孩子不會因為覺得「只有我在不舒服」而感到孤立,爸媽不僅知道我的難過,還向我分享感受,我們彼此是有深度連結的。
再者,當孩子做出「平常其實不會激怒我們,但這時卻會」的行為時,我們也能讓孩子知道:爸媽是因爲別的事情而情緒波動較大,而非討厭自己。
#特定的遊戲空間
這是給孩子,也是給我們自己
居家防疫期間,「一直被孩子叫喚」也是許多家長的困擾;所以,讓孩子培養專注和找樂子的能力,很重要啦!
孩子,身為正在成長階段的人,一定都會被某些事物吸引;可以藉由觀察孩子熱衷的事物,設定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,來讓孩子專注其上,享受成就感。
當孩子有自己的目標和空間時,我們不就有時間可以進行自己的事情了嗎?(笑


想瞭解~
這❸點更詳盡的內容
以及實際執行起來會有的好處?
或是有其他想問的
歡迎在底下留言~~~

——

李詣琦 aka 琦琦/
Acchi。靈魂療癒師
親子療癒職人/體驗式學習 引導師
《媽媽,琦琦,和她們的女兒》作者
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
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
自學生家長(105學年度~至今)

2021-06-08
21:47
comments
No Rating